历史故事《“癸酉之变”只是清朝走向垮塌的第一步》内容如下:
一、
一想起1813年秋天那件事,嘉庆皇帝就感到窝囊:他差一点就成了大清的末代皇帝,并且,各级官员早就知道要出事,却都像请客一样,把问题迎进了紫禁城。
1812年一个宁静的仲夏夜,台湾知府汪楠,被淡水同知查廷华扰了美梦。
原来,查廷华抓了一个传教的人,此人供出了一份可怕的情报:1813年中秋节,天理教教徒要攻打紫禁城,目标是推翻嘉庆皇帝,建立新王朝。带头人叫林清,率领突击队的叫祝现……
查廷华迅速将这份情报报告给了汪楠,汪楠听后,稍作思考说:“犯人为了保命,什么胡话都会说。你知道上报假情报的后果吗?快把那家伙宰了,免得出去瞎说,给我们惹事。”
1813年初夏的一天,豫亲王裕丰的管家祝现请假了。祝现的堂弟祝富庆偷偷来访,向豫亲王裕丰举报堂兄参与谋反,举报林清看似是在宣武门租房子卖鹌鹑,其实是打造枪械。
毕竟是皇室宗亲,豫亲王一听就跳了起来:“真的吗?我这就进宫禀报!”
仆人备好了轿子,豫亲王却摆了摆手,低声劝导举报人:“做事要动脑子啊!谋反是灭九族的大罪,你想害整个祝氏家族吗?千万别再提了。”
1813年8月以来,京城卫戍司令吉伦连续接报,说天理教教徒即将攻打皇宫。吉伦却十分淡定:“我九门提督的职责范围是九个城门,加强巡逻就是了。紫禁城内又不归我管,我操这个闲心干啥。”
9月底,嘉庆皇帝从木兰围场回京,经过蓟县的白涧,吉伦率大队人马前往迎驾。刚上路,一个参谋骑快马狂追上来,气喘吁吁地报告:“不好了、不好了,天理教教徒混进城了,请大人即刻处理!”
吉伦火了:“你们有完没完?想立功受奖想疯了?滚开滚开!”
参谋不依不饶,一把拽住吉伦的马缰绳,苦苦哀求:“大人!您真的不能走啊,要出大事啊!”
吉伦大为恼火:“我大清国泰民安,天下归心,正是太平盛世,你竟敢造谣惑众,等我办完大事再来收拾你!”说罢,一脚踢翻可怜的参谋,驾马呼啸而去。
二、
1813年10月7日中午,兵部尚书兼顺天府尹刘镮之,正与客人觥筹交错。宛平县令和卢沟桥巡检匆匆进来,附耳低语:“昨夜今晨,家住宋家庄的林清等人,骗过岗哨,经卢沟桥进了城,明天午后将打皇宫,情况十万火急!”
刘镮之早已进入酒酣耳热状态,哈哈大笑起来,说:“幼稚!难道吉伦大人的部队是摆设?别没事找事了,陪我喝酒。”
第二天,天理教教徒200余人装扮成卖柿子的、送货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由东华门、西华门攻入皇宫。两天一夜之间,皇宫中刀光剑影,箭矢乱飞。
警卫部队惊慌失措,死伤过百,假如林清的外援及时跟进,大清皇宫将被连锅端!凑巧,嘉庆的二儿子、后来的道光皇帝,平时爱摆弄火枪,这次派上了用场。几声枪响,竟然稳住了军心,局面开始扭转。在禁军的围剿下,天理教教徒寡不敌众惨遭屠戮,起义失败。
三、
这件事发生于农历癸酉年,史称“癸酉之变”,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从来未有事,竟出大清朝!”嘉庆如此表达了他的震惊和愤懑。他创造了“因循疲玩”这个新词,直指汪楠等人不负责任。言下之意,如果汪楠等人干活认真点,灾祸完全可以避免,至少不会闹这么大。
嘉庆皇帝想错了。触发“癸酉之变”的,不单是哪个人的工作作风问题,而是整个吏治的腐败,出事是必然的。
清朝的吏治腐败很有特点:官员们除了“贪”,还特别“懒”,没人想做事,讨厌担责任,无精打采,敷衍了事。从乾隆中期开始,官场就如一潭死水,不作为是主旋律。
人人麻木不仁,个个“炸雷都打不醒”,根子在于狭隘的人生目标:升官发财!
那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
不犯错误才能升官。“多磕头,少说话!”三朝元老曹振镛的“名言”,诠释了其官场“成功秘诀”:做事越多,错误越多,不干活最保险。所以大家遇到事情习惯性绕道走、踢皮球,把犯错误的机会留给别人。
白莲教起义失败后,林清等人利用大饥荒,在华北农村轰轰烈烈地传播天理教。早在起事8年前,他就制定了先占皇宫、再取全国的奇特战略。“要想白面贱,除非林清坐大殿”,如此直白的民谣家喻户晓。对此,官员们个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不知道。
上司满意才能升官。在清朝官场,官运不靠业绩靠上司。天大的事吉伦都无所谓,唯独接驾很积极,就是这个道理。
人称“溜溜球”的军机大臣王文韶,每当需要表态的时候,“听力就急剧下降”;事情如果足够大,干脆就彻底“聋了”。他是故意让领导说了算。官员们如此唯唯诺诺,真是又安全、又省劲;不但把责任推给了上司,上司还高兴,何乐而不为?
报喜不报忧才能升官。豫亲王为什么突然改变主意?前一年外出游玩,他通过祝现认识了林清,受到热情接待,酒喝多了,就住林家大院了,临走时还没少拿。要是皇上知道了,一切都完了!于是,国家利益让位给了个人小利。
四、
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魏源这样概括大清官场风气:“不担责任是成熟稳重,会踢皮球是聪明智慧,得过且过是办事得体!”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价值观,却被官员们抛在脑后。
正当整个官场鼾声一片时,国情和世情发生了巨大变化,清朝进入加速下坠通道,灾祸接踵而至,且无不带有“癸酉之变”的影子: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军队只有4000人,却以清军惨败告终;甲午之败,大清的海军吨位号称亚洲第一;北京守城正规军达15万人之众,被不到2万人的八国联军轻松拿下……
完全可以说,清朝由摇晃走向垮塌,“癸酉之变”只是第一步——有学者指出了原因:官员们都在坐等出事!
“癸酉之变”过去整整200多年了。直到今天,当年射出的一支箭镞,还深深地嵌插在故宫隆宗门的牌匾上,静静讲述着那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lishi/2169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