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乾隆的太上皇生活过得怎么样?》内容如下:
嘉庆元年(1796)正月初一,乾隆举行了“禅位大典”。随着坐在宝座上的乾隆把手中那颗宽三寸九分、厚一寸的青玉大印“皇帝之宝”递到跪在他面前的嘉庆皇帝手中,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平稳的权力交接顺利完成。
那么,传位之后,乾隆的太上皇生活过得怎么样呢?他是否会像其他太上皇一样,落入囚徒境地呢?
当然没有,虽然号称“禅让”,但是精明的乾隆事先已经作了无数准备:在退位之前,他就明确宣布,自己只将那些接待、开会、祭祀、礼仪之类的日常工作交给新皇帝,至于“军国大事及用人行政诸大端”,他“岂能置之不问,仍当躬亲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训谕,将来知所禀承,不致错失,岂非国家天下之大庆”(《清高宗实录》)。
在退位之后接待朝鲜使臣的时候,他又明确向各国宣称:朕虽然归政,大事还是我办。
乾隆规定,退位之后,他仍称“朕”,他的旨意称“敕旨”,文武大臣进京陛见及高级官员赴任前都要请示他的恩训。
一句话,虽然退了位,但他还是处处昭示自己仍然是一国之主。
握了一辈子权柄的老皇帝既要禅让之名,又要权力终身之实。
事实证明,太上皇乾隆过虑了。正当盛年,三十七岁,血气方刚的嗣皇帝嘉庆,远比乾隆想象的还要聪明,他十分清楚自己的地位和角色。他十分恭谨地做着大清国的皇帝,每天早睡早起,勤勤恳恳地阅读所有奏折,准时上下班,认真出席每一个他应该出席的活动,却从来不做任何决定,不发任何命令,不判断任何事情。他十分得体地把自己定位为老皇帝的贴身秘书,所有的事情,他都是一个原则:“听皇爷处分。”
儿子如此“懂事”,乾隆的心很快就放了下来。整个大清朝也很快明白,所谓“嘉庆元年”,不过就是“乾隆六十一年”。
一方面大权仍在,另一方面,没有繁杂的日常事务,比以前轻闲多了。那么乾隆都在忙着做什么呢?
他有更多时间从事他喜欢的收藏与鉴赏活动。
乾隆皇帝对文学、艺术都非常感兴趣,他从十九岁开始学画,功底不错,他的生母崇庆皇太后每年过生日,他都要画上几幅画。乾隆元年(1736)初临御天下时,他曾经画过题为《松竹梅》《桂菊》《牡丹》《梨花白燕》《栀子花》《凤仙石竹》的六幅花鸟彩图。从这些画来看,乾隆还算是个不错的画家。
书法上,乾隆也下了很多功夫。他最崇拜王羲之的书法,称其《快雪时晴帖》为“千古妙迹”,日理万机之余,临仿不下千百回,同时也临过董其昌的许多书法。乾隆的字有自己的风格,方圆兼备,刚柔相济,但是总体来说,水平一般,算不上书法家。不过乾隆特别喜欢题字,现在我们到许多名胜古迹,都可以看到他的题字。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lishi/18124.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