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真的只是被动反击吗》内容如下:
唐高祖武德九年,唐高祖李渊次子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在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生冲突,史称“玄武门之变”。在这场兵变中,李世民亲手射死李建成和李元吉,事后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禅让皇位。
李世民当了皇帝后,深知自己这么对父亲和兄弟,有点不太好。这是块心病,得好好治。首先,他隔三岔五去问史官,你们怎么记录的啊?皇帝非要看,大臣拦不住啊!只好先把《高祖实录》《今上实录》做了删减,再送上去交差。唐太宗关心的是玄武门之变的记录和评价,马上翻到玄武门事变的那一页,一看,原来臣子们早做了删减,闪烁其词。又不满意了,他亲自给这个事儿定性了,玄武门之变本质上和“周公定三监”是一回事儿。
周公为了维护国家稳定对兄弟出手,所以,唐太宗对哥哥和弟弟发难,是为了国家和百姓。所以,玄武门之变不是所谓的篡权夺位,是安邦定国的大好事!与此同时,在史书里,贞观修史的臣子们也经常把秦王这一系写成被打击被压迫、最后不得已才开始还击的人。然而,即使史书经过了“删改”,但在历史的缝隙中,还是能看到兄弟互相“黑”的蛛丝马迹。
唐太宗在玄武门之变中取得成功的前提,在于擅长做信息采集。采集自哪里呢?自然是李渊的后宫和敌方阵营的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团队。
玄武门之变前,李建成和李元吉已与李世民多次交锋,是交锋,而不是一方出击、一方接受。最值得一提的首先是“杨文干事件”。那一年,李渊带老二李世民和老四李元吉去仁智宫避暑,身为太子的老大李建成则留在京师监国。
李建成早已感受到来自秦王系的压力,于是把这次在京主政当作天赐良机,暗自调盔甲给老队友庆州刺史杨文干,再下令杨文干在外招一批年轻小伙入京,一是为了防范,二是为将来打起来做准备。结果,两个送盔甲的士兵放着庆州不去,直接调转马头跑到仁智宫举报太子要谋反。史书上两人的说辞是,事情太大,他们胆子小,怕兜不住,又不敢知法犯法。其实,这显然是秦王集团间谍工作干得好,李建成在京城的一举一动早就被秦王布置的天眼监视了。既然太子主动“作死”,秦王系干脆将计就计,收买了运送盔甲的士兵,让他们亲自告发太子。这一招不得不说干得漂亮,由太子的人举报太子,秦王完全置身事外。
收到告发的李渊当即派司农卿宇文颖去找杨文干,如果杨文干亲自来解释,说不定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可问题是,宇文颖一去,杨文干竟然真的谋反了。这样一来,坐实了李建成的罪名。
开启天眼,监视太子、齐王
王晊,太子东宫的官吏,任率更丞。这是个从七品的小官,在东宫主管礼乐秩序和漏刻,也就是记录一天的时辰,太子出行时再负责带头敲敲鼓吹吹号。日常生活里,太子可能完全注意不到这个职位上的小人物,秦王府一个管报时的,他们才没兴趣了解。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lishi/17504.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