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被误读的大帝》内容如下:
苻坚(338-385),他率军东亡前燕,西并前凉,北吞代国,平仇池、定益州,完成了五胡时期北方的唯一一次统一,并攻占了东晋领有的蜀地,与东晋南北对峙。然而,这样一个颇有成就的君王,却因为淝水之战的败绩而沦为千古笑柄,这是否公平?
虽说淝水之战对苻坚和前秦帝国来说是个巨大的转折点,但在此之前的苻坚堪称一代英主,自370年前秦灭前燕,至383年前秦败于淝水这段时间,北方核心地区就处在苻坚的统治之下,从而获得了十几年相对和平安定的时光——仿佛历史的宿命一般,前秦和秦朝统治时间几乎相同。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苻坚不是荒唐的君主,便是赴死的英雄,而维持了许久的和平这件事,常常为人们所忽略。
其实在学者眼中,苻坚从来不只是淝水之战中的配角和小丑。历史学家范文澜曾评价苻坚“在皇帝群中是个优秀的皇帝”。历史学家陈登原认为苻坚有四大善事:文学优良,内政修明,大度容人,武功赫赫。
作家柏杨则认为:“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上,有资格称得上大帝的不过五人,他们是秦始皇、汉武帝、前秦王苻坚、唐太宗李世民和康熙。”
苻坚做了什么?竟然有资格得到大帝的称谓?
其实,苻坚不仅仅是那个时代的一位优秀帝王,甚至可以算作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一位理想君主。
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位被误读的苻坚大帝吧。
“大帝”苻坚
苻坚不是生来便可以当皇帝的。苻坚的父亲苻雄不是皇帝,而祖父苻洪(追封)和伯父苻健才是皇帝。
他的伯父前秦世祖苻健有子,而且已经继位,即厉王苻生。
但苻生其人可能因为眇一目而心理存在缺陷,故即位后淫杀不绝,连皇后也被其无故杀死,导致上下离心,人人自危。357年,他私下说“阿法兄弟亦不可信,明当除之”,意将杀了苻坚和他的哥哥苻法,苻坚等这才闻讯起兵夺位,而苻生的卫队都不肯抵抗,可见其失政。
苻坚的夺位,对前秦帝国来说,是一个中兴的起点,这个王国从此开始了统一北方的步伐。
从西晋八王之乱后,中国北方便陷入混战之中,东晋王朝退据东南,而以石勒、冉闵之雄,也未能统一北方,偏偏苻坚做到了,那他的秘诀是什么呢?
令人意外的是,苻坚这个出身氐族酋长家庭的君主,其主要治政理念竟然是儒家推崇的德政。苻坚自幼倾慕汉族的先进文化,少时即拜汉人学者为师,继位时已经是氐族贵族中罕见的儒门子弟。他潜心研读经史典籍,曾说过:“为政之体,德化为先。”
根据历史记载,在群雄环伺之中,苻坚推崇汉文化,即位后却不事征战,而是下令各地方官员上举孝悌、廉直、文学、政事四项才德的人才,整饬吏治;同时注重农业,还亲自参与耕作,并让皇后主持亲蚕仪式,鼓励百姓恢复生产;他致力于教育,恢复了太学和地方各级学校,并广修学宫,甚至每个月亲自到学宫去检查贵族子弟的学业。
然而,现实世界,仁者从来不是无敌的。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lishi/16637.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