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他们还是不懂英雄》内容如下:
他开始和人讨论道教。有个叫灵阳子的道士经常去看望文天祥,和他谈论长生不老之术。文天祥颇受启发,写了一首诗,里面有几句很值得注意。他说:“功名几灭性,忠孝大劳生。天下大豪杰,神仙立地成。”就连忠孝这样的纲常,他都有点不以为然了,觉得还是长生不老的神仙最好。
这个灵阳子其实是元朝官员特意安排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腐蚀他的革命意志。
除此以外,元朝官员还安排文天祥的女儿给他写信。
文天祥的妻子女儿都被俘虏了,送给元朝公主做奴婢。女儿柳哥给他写了一封信,文天祥看信后痛哭流涕,托人转告两个女儿:“柳女、环女,好好做人,爹爹管不得了!”
没人知道那封信里写了什么。
《宋史·文天祥传》里有这么奇怪的记载:在文天祥生命的最后一年,元朝官员劝他投降,他回答说:国家亡了,我就该死。如果你们不想杀我,我可以回老家当道士。“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但让我投降是不可能的。
这段话引起很大争议。历史学家大多觉得这是谣言,是给文天祥抹黑。
《宋史》本来就编得很粗疏,没有根据的流言有时候也会胡乱收进来。所以,这段话确实很可能是假的。
但是——如果他真的说过这话,又有什么不能理解的呢?
文天祥自杀过好几次,绝食那次一度挣扎在死亡边缘。自杀未遂的人往往对生命会格外珍惜。在漫长的牢狱生涯里,他肯定无数次地想过死亡的恐怖,也肯定无数次地想过生命的乐趣,想过自己的妻子和女儿。他也许还在留恋生命,也许不愿意这么死掉,也许他还在心中某个角落暗自盼着和妻子女儿团聚。
但是,无论怎么思前想后,他对自己的底线也从来没有动摇过。
但是历史学家认为这种思前想后就是一种抹黑。而王炎午、王幼孙更是害怕,他们害怕文天祥有太多思考的时间。他们一直在焦虑:听说死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吗?文丞相怎么还不死?他为什么现在还活着呢?
忽必烈召见了他,做最后一次劝降。
文天祥见了忽必烈不肯下跪,周围的武士用棍子击打他的膝盖,他还是不肯跪。忽必烈说算了,不跪就不跪吧。你如果像对待宋朝那样对待我,我让你做宰相。
文天祥说:我是宋朝的宰相,宋朝亡了,我只能死。
忽必烈说:不做宰相,也可以做枢密使。
文天祥回答说:我能做的,就是死。
对话就此结束。他被押回监狱。一个月以后,他被押到刑场处死。临死前,他问明哪个方位是南方,然后面对南方受刑而死。
拖了将近四年之后,文天祥终于死了。
这让王炎午、王幼孙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王炎午听到文天祥的死讯后,伤心地写了一篇文章:“今夕何夕,斗转河斜,中有光芒,非公也耶!”王幼孙也怀着异常悲痛的心情写了一篇《祭文丞相信国公归葬文》。
但是他们的悲痛后面,也许还有一种释然的快乐吧。
文天祥死的时候,张弘毅始终陪在他身边。他帮文天祥料理了丧事,还把文天祥的遗骨带回了江西。当时从南方来了几个志愿者一起帮忙,他们后来被称为“十义士”。这十个人里,没有王炎午和王幼孙。他们也许是忙着在写文章。
文天祥的妻子当了十几年的奴婢,后来公主给了她自由。她死在了文天祥的老家。
文天祥的两个女儿给公主当了一辈子的奴婢,两人都没有结婚生育。
张弘毅的下落不明,因为不会写文章,他在历史上也没太大名气。
王炎午活到了73岁,王幼孙活到了75岁。两个人都寿终正寝。
王炎午和王幼孙都希望文天祥做个视死如归的大英雄,他为什么不早早地死呢?他为什么自杀之后不再自杀呢?这多让人焦心啊。后来的历史学家也希望文天祥做个视死如归的大英雄,一力断言《宋史》里的那段话是谣言,英雄怎么可以有做道士苟活的希冀呢?
文天祥死了,大家也就都放心了。
可是他们还是不懂英雄。英雄可能会留恋生命,可能会害怕死亡,如果有活下去的机会,他们可能还是希望活下去,但是他们有自己的底线。底线之上,他们可以有种种的彷徨;底线之下,他们则是义无反顾的决绝。
对于这样的文天祥,王幼孙他们的催促是亵渎,赞美也是亵渎。
说英雄,谁是英雄?
只有文天祥自己知道,他是如何战胜了心中的恐惧,克服了心中的留恋。只有文天祥自己才知道,他有多英雄。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lishi/14632.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