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康熙如何处理江宁织造的巨额亏空》内容如下:
江宁织造官曹寅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七月二十三日病逝,他身后留下了巨额亏欠,其同时负责的江宁织造衙门亏空9万余两白银,兼任的两淮巡盐御史任上亏空23万多两白银,合计白银32万余两。据他的大舅子苏州织造李煦向康熙皇帝汇报,曹寅临死前跟他说:“无资可赔,无产可变,身虽死而目未瞑。”
经查史料,康熙五十一年江南地区物价低廉,最好的米每石只要8钱银子,当时曹寅所亏欠钱款可以购买40多万石上好大米——按照当时“一石”为现在180斤来换算的话,即为7200万斤上好大米——如按现在市场上优质大米一斤3元人民币再折算的话,也就是说,曹寅离任(病逝)时共亏欠了2.16亿元人民币。
曹寅有如此巨额亏欠,康熙皇帝是怎么处理的呢?
一是康熙皇帝同意曹寅的大舅子李煦的请求,即替妹夫曹寅(已故)担任下一任两淮巡盐御史,干满一年,将代理盐政任上的经营利润除了缴纳国库指标外,多余部分用来为曹寅补缴亏欠。康熙皇帝在奏折上批示同意李煦的提议,同时告诫他要说话算话,“惟恐日久尔若变了,只为自己,即犬马不如矣”!
二是对曹寅不治罪,反而赞赏。如曹寅儿子曹颙所说“故父(曹寅)名节得荷矜全”。康熙皇帝一锤定音,给曹寅一个盖棺论定:“曹寅在织造任上,该地之人都说他名声好,且自督抚以至百姓,也都奏请以其子补缺。”——不仅充分肯定曹寅的业绩,而且让他的儿子曹颙继续担任江宁织造官。
康熙皇帝亲切接见了曹颙,让他回去重新将康熙南巡期间驻跸江宁织造府时,曹寅为迎驾所费工程款再细细核算一遍,看还有什么遗漏未报的,再补充报销。与此同时,康熙皇帝还给了曹颙一个“大皮夹子”——3万两白银,让他将曹家向私人借的一些借款还了,所欠公款无需曹家费心补还,由两淮巡盐账上拨还。
那么,康熙皇帝对亏欠了巨额公款的曹家为何如此容忍呢?
首先是因为康熙皇帝与曹家关系极其密切。密切到什么程度?曹寅的父亲曹玺作为内务府包衣(全称是“包衣阿哈”,在满语中即家奴的意思),在康熙皇帝出生之前就是皇宫侍卫,深得皇室信任。康熙皇帝出生后,曹寅的母亲孙氏被选为康熙皇帝的保姆,这使得曹家与康熙皇帝的关系非同一般。曹寅比康熙皇帝小4岁,16岁时就在康熙身边伴读当差。有了这些原因,康熙皇帝即位后一直对曹家格外厚爱,从康熙二年(1663)起,曹家三代四人曹玺、曹寅及其儿子曹颙、曹頫先后担任内务府的江宁织造官。并且,曹寅还与大舅子李煦从康熙四十二年(1703)开始轮管国家重点税收之一的两淮盐务,十年之中四任巡盐御史。康熙皇帝六次巡视江南,曹寅五次承办接驾大典(四次在江宁接驾,一次在扬州接驾),所受到的信任与器重远远超过地方督抚。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lishi/1440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