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天下精彩故事,品世间百味人生【98故事网】
98故事网-经典故事_精选文摘_当代小说在线阅读
当前位置:98故事网 > 历史故事 >何以为“老杜”

历史故事《何以为“老杜”》

栏目:历史故事|日期:2022-04-17|来源:青年文学家|作者:董冠华|阅读:手机阅读

历史故事《何以为“老杜”》内容如下:

三、寄托思念

老杜之“老”,更是千百年间人们对他的尊敬和怀念,他以他伟大且高尚的人格影响着我们。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给文人姓之前冠以“老”字前缀是很不多见的,比较知名的有“老苏”苏洵,然而这个“老”字并不像老杜的“老”一样反映了其人生历程和创作风格,它仅仅只是人们为了区别“大苏”苏轼、“小苏”苏辙的辈分关系。此外,白居易在《编辑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中有“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一句,但对元稹称呼“老元”只这一次,并没有让这个称呼流传下来。还有人认为“老杜”是为了区别晚唐之杜牧而兴起的称谓,这也是不合适的观点,一则前面已经说过“老杜”之名在中唐韩愈时期已有,二则我们区别杜甫、杜牧,李白、李商隐较为常用的说法是“大李杜、小李杜”,而且在后世的词典中,“老杜”是一个专有的词条,它会在解释中清晰地表明这就是诗人杜甫。同样是大诗人,我们没有见过称李白为“老李”,这是因为李白实在是太仙了,杜甫骨格之老和太白文才之奇确实是两种迥异的风格,“老”字冠以杜甫是很贴切的,称呼“老李”则万万不妥。

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老杜”是杜甫一生的缩影和创作风格的精简概括,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接地气的称谓是人们对他的怀念和尊敬。现如今我们对关系亲密的朋友,在称呼上也会冠一个“老”字,老杜也是这样,他从来没有离开过百姓,他漂泊的人生是和万千黎民在一起的,他的悲苦是和广大百姓一起体验的,他的创作是为底层人们发声的,他是如此的接近人们,所以千百年来人们对他的怀念也从未断绝。老杜的一生是为了他者着想的一生,尽管这样会大大增加其心理负担,他对家人是“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月夜》);对百姓是“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岁晏行》);对朋友是“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梦李白二首》);对国家是“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操心着一切所能够操心的事和人,这大大地加剧了他生理和心理的过早衰老。所以袁枚评价道:“人必先有芬芳悱恻之怀,而后有沉郁顿挫之作。人但知杜少陵每饭不忘君,而不知其于友朋、弟妹、夫妻、儿女间,何在不一往情深耶?观其冒不韪以救房公,感一宿而颂孙宰,要郑虔于泉路,招李白于匡山,此种风义,可以兴,可以观矣。”这种伟大的奉献型人格充满着感人的力量,以文化人的身份创作出大量的诗歌,这就是老杜一生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所以不管是在过去还是现在,乃至不可知的未来,能够断定的是人们会一直尊敬和怀念他,老杜就会像是一位慈祥的老者永远存在于中华文化的血脉中。

至此,我们就能够回答“何以为‘老杜’”这个问题了—苦、病、痛、离别、岁月消逝,还有那让人感动的胸襟,家国天下和离恨别愁,都装进那个老瘦残弱的身躯里,迫使着他老去。但他在多灾多难的人生中没有被击倒,命运对其磨炼使得他越来越老成,反而创作出了辉煌的诗篇。他的诗歌就像他的审美观一样,清癯瘦硬,充满了坚韧的力量。他的诗篇也和他的人格一般,风雨声入耳,家国事关心,受人尊敬,使人怀念,这就是“老杜”。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lishi/1434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页 1 2 3
阅读相关历史故事标签:历史人物故事 杜甫故事
本站所有故事、文摘、小说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 2024 98gs.com 98故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3060号-2
合作 / 友链 / 建议请联系E-mail:32579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