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黄道周:最孤独的忠臣》内容如下:
黄道周出身于贫寒之家,少年时便聪慧过人。14岁那年,他失去了父亲后背井离乡,前往广州官宦之家求学,因才识出众,被赞誉为“闽海才子”。23岁的黄道周,以漳浦第一的名次考取秀才,几年后又考中举人。
但道周的科举生涯并非就此一帆风顺。直到天启二年,近不惑之年的道周方获进士,被授予庶吉士,在翰林院担任编修之职,为经筵展书官。
黄道周刚刚步入朝廷,便正逢魏忠贤把持朝政。百官纷纷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都跪在魏忠贤之前,匍匐爬行,只有黄道周不这样做。又因他与屡屡为受陷害的东林党人仗义执言的袁可立私交甚密,于是,没过多久,魏忠贤便免去了道周的职务,将他赶出了北京。
道周的第一段仕途结束了。
崇祯帝即位后,扳倒了魏忠贤,重新启用了一批大臣,其中就包括黄道周。他也被提拔为右中允。崇祯三年,辽东督师袁崇焕因“己巳之变”遭凌迟处死,许多大臣也被连坐下狱。皇帝雷霆震怒之下,竟无人敢为他们主持公道。
只有道周愤而连续三次上书给崇祯,直言,“今杀累辅,徒有损于国。”“为国体、边计、士气、人心留此一段实话”。崇祯大怒,将黄道周连贬三级待用。但正因他的仗义执言,大学士钱龙锡等一批受连坐之罪的大臣方得幸免。
此后,黄道周开始不被皇帝待见。因厌倦了朝中挤压、倾轧的党争之风,道周向皇帝称病请辞。临行前,道周上《小人勿用》疏,批评当时的内阁大学士周延儒、温体仁,并劝诫崇祯“退小人,任贤士”。崇祯再次震怒,道周被治“滥举逞臆”之罪,削籍为民。
这是黄道周第二段仕途的终点。
崇祯九年,崇祯帝再次启用黄道周。崇祯本以为他经贬谪数年,锐气早已消磨殆尽,为人会变得圆滑一些,却不想道周依旧不改刚直的本性。
崇祯擢杨嗣昌等5人入阁。道周上书弹劾杨嗣昌,指责他妄图私下议和,为人阴险,排挤名将卢象升。崇祯在平台上召见诸大臣,黄道周上前与杨嗣昌争辩,“犯颜谏争,不少退,观者莫不战栗”。崇祯帝袒护杨嗣昌,斥黄道周:“一生学问只办得一张佞口!”黄道周高声争辩:“忠佞二字,臣不敢不辩。臣在君父之前独独敢言为佞,岂在君父之前谗诌面谀者为忠乎?”随后他厉声逼问崇祯:“忠佞不分,则邪正混淆,何以治?”崇祯被气得拂袖而去。
随后,道周被连贬六级,降为江西按察司照磨。不久,道周又被人举荐,崇祯大怒,怀疑他结党营私,剥夺他的官职,逮捕下狱,以“党邪乱政”的罪名,杖责八十。崇祯忌惮于他的声名,最终没有杀他。道周被贬往广西戍边,崇祯命其“永世不得归”。
但数年后的崇祯十五年,黄道周还是再次被启用了。此时的大明朝,已经陷入了风雨飘摇之中。
回到北京的黄道周见到崇祯,痛哭流涕道:“臣不自意今复得见陛下!”眼见局势已经难以挽回,已经无意仕途的道周以犬马之疾告老还乡,皇帝批准了。
这是道周第四次离开北京。他没有想到的是,此别不久,大明大厦倾颓,故土行将沦陷。
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帝自杀。随后清军入关,整个北方大地陷入熊熊战火。年过花甲的黄道周听闻北京沦陷,痛哭流涕,北望中原,忧心如焚(先生乃率诸弟子为位于邺园,袒发而哭者三日)。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lishi/11602.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