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首份正规军事密码》内容如下:
一日,大臣曾公亮上朝,接到了一个命令,要他与大臣丁度主编一部军事着作,便于军队习用。
曾公亮曾多次拼战沙场,对抗西夏军队。在作战中,他了解到,军事通讯一旦被对方截获,就将陷于被动。因此,他在编写这本《武经总要》时,特意留意了如何传递情报这一方面。
他发明出一套严谨的军事通讯密码,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正规军用密码表。
他把军事上经常用到的战况,用40个短语归纳、表示,每个短语都编上固定的数字代码。
1.请弓;2.请箭;3.请刀;4.请甲;5.请枪旗;6.请锅幕;7.请马;8.请衣赐;9.请粮料;10.请草料;11.请车牛;12.请船;13.请攻城守县;14.请添兵;15.请移营;16.请进军;17.请退军;18.请固定;19.未见军;20.见贼讫;21.贼多;22.贼少;23.贼相敌;24.贼添兵;25.贼移营;26.贼进军;27.贼退军;28.贼固守;29.围得贼城;30.解围城;31.被贼围;32.贼围解;33.战不胜;34.战大胜;35.战大捷;36.将士投降;37.将士叛;38.士卒病;39.都将病;40.战小胜。
这个军事密码发明后,立刻得到了应用。
指挥战争的人坐镇在指挥中心,他们在派出将领前,会把打乱顺序的代码交给将领,并事前约定好,把一首五言诗作为解码钥匙。五言诗正好40个字,每个字所在的位置也恰好对应一条短语。
当将领来到前线,遇到需要请示的状况时,就要写一封普通的书信,在书信中有意识地写进那首五言诗中的某一个字,并在这个字上加盖印章,表示这是个解密的关键字。然后,差信使送到指挥中心。
公文送达后,指挥人员看到盖着印章的字,就会在事前约定好的那首五言诗中去查找,由此就知道前方要请示或报告什么事情了。
如果他们约定的五言诗是《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那么,前线将领若是粮食不足,需要后方支援,就要在写信前先查密码本,查到“请粮料”是编号9的短语,再看五言诗的第9个字,是“国”字。这样,在写信时就要加上“国”字,并在“国”字上盖印章。指挥中心收到信件后,一查密码本,便知道前方是要请求粮食供应。
如果指挥中心同意了请示,就写一封回信,信中也加“国”字,再加盖印章。反之,如果不同意,就只盖上一个印章,什么也不写。
用诗作为解密钥匙,还有一个要求,即这首诗里不能有重复的字。不过,古代五言诗多如繁星,想要找出没有重复字的诗轻而易举。曾公亮发明的军事密码,在传递军情方面,保密性是很强的。即使信件被截获,敌人也看不懂,就是送信人也不知道怎么一回事。
不过,这种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说“请粮料”,究竟需要多少粮食呢?这个问题曾公亮的密码就比较难解决了。
(摘自《军事,国家的骨骼》)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lishi/1124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